魚乐

为你,千千万万遍

独处是一种状态,谈不上好,也谈不上坏。只要一个人呆着,便是独处了。英文里独处叫“alone”,又另有些词来描述独处时的心境。神学家保罗·蒂利希(Paul Tillich)说,“人们创造了loneliness这个词来形容独处时的痛苦;又创造了solitude这个词来表达独处时的喜悦。” loneliness好译,中文里有孤单孤独孤寂。solitude却很难在中文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。孟子曰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。明代陈眉公说,独乐乐是无事此静坐,一日是两日;与人乐乐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总之,一人之乐,不足挂齿。

人们讨厌独处。独处意味着观照本心,面对自我,无可逃避——这对许多人来说偏偏是件至苦至难之事。2014年,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让一群本科生在空房间内独处15分钟,他们只能选择要么独自沉思,要么通过连在脚踝上的电极给自己来一下挺痛的电击。结果67%的男性和25%的女性都至少电了自己一次,最多的一个男性足足电了自己190次。独处之苦,甚于自虐自残之苦。

但自2007年起,英特尔公司开始为工程师和管理者设置“不受打扰的静谧时段”,每周二上午的四小时内,员工们不许发送电邮,也不准接打电话,只能独自思考工作。为什么?因为独处有其不可替代的妙处。梭罗感叹,我从未发现过比solitude更好的同伴。伍尔芙强调,一间属于自己且安静隔音的屋子必不可少。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上的灵光乍现,发生在独自踱步等梅花鹿来的时刻。每个创作者都心知肚明,与人交流固然能碰撞出火花,但更多的火花其实诞生于独处时。要将星点火花培育成熊熊烈焰,更得独自一心一意地理清头绪,思考发现,打磨答案。心理学家埃斯特·布赫霍尔茨(Ester Buchholz)认为,独处必不可少,因为此时潜意识才能出来处理并解决问题。以研究心流著称的心理学家米哈里•契克森米哈赖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发现,那些难以独处的青少年,也很难发展创新能力。2013年,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则发现,对有独立自我的人来说,被人群排斥反而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。

关键就在“独立自我”上。哪怕你不是艺术家,不是研究者,不是创作者,独处也对你的自我形成至关重要。我们需要与社会联结,也同样需要与自己的内在联结。当我们独处时,外来刺激如潮水般退去,内在的声音才能缓缓浮现。我们需要在独处中找到自我,然后才能以更好的自我返回人群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人类发展研究者里德·拉森(Reed Larson)发现,青少年们在独处后,报告自己的积极情绪更多,抑郁症状更少。尽管独处时光未必令人感觉舒适,但它却如苦口良药,服下后能带来提升幸福的长期效应。

说到底,独处最大的敌人,是对独处的偏见。当你视独处为需要千方百计避免的苦事,就难以看到独处中蕴藏的成长契机与无限乐趣。Solitude中有真义,问谁能解?王维说,solitude是晚年惟好静,万事不关心。是一悟寂为乐,此生闲有余。是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是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独处之乐,可以是极乐。

评论(1)

热度(2)